◎大成報◎黃俞珍/台北報導/2013-9-10
國中活化教學 養成健康生活 從潔牙開始
教育部於 102 年 9 月 10 日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 27 場記者會,邀請臺北市永吉國中鄭惠玲老師分享活化教學方法。鄭惠玲老師以口腔保健為例,採用多元創新的教學方式,結合電腦媒體輔助,讓學生深刻體會飯後潔牙的重要,也讓學生在校 3 年來,逐漸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鄭惠玲老師表示,傳統的健康教育偏重講述式教學,教師依照選定的教科書版本逐章授課,一個學期需講授多個教學主題,導致每個主題可以探討的深度非常有限。況且,所有教學主題授課完即不再重複,學生記憶隨著時間漸漸遺忘,教學成效也隨之降低,很難讓學生真正產生健康行為的改變。
以餐後潔牙教學為例,鄭惠玲教師表示,過去七年級學生上完口腔保健課程後的那一段期間,在校餐後刷牙的情形較為普遍,隨著學生升上八、九年級,因未能持續進行相關教學,學生餐後潔牙的比率逐年衰退,導致九年級一直是全校潔牙率最低的年級。於是,「讓學生確實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成為鄭惠玲老師教學的最大挑戰,也是讓她不斷思考更有效教學策略的最大動力。
將行為改變當作教學成效最重要的指標後,鄭惠玲老師的課程設計採「螺旋式教法」,將重要的健康主題安排在每學期利用適當的學習節數予以加深加廣。以「餐後潔牙」教學為例,鄭惠玲老師將口腔保健課程調整於七年級開學的第1個月進行,並在八、九年級每學期開學的第一週固定上一堂口腔保健的新課程,讓學生在校3年來,都能因課程不斷推陳出新,維持餐後潔牙的良好習慣。
為讓學生對上課充滿期待,鄭惠玲教師總是不斷開發新的創意教案。例如,鄭惠玲老師以「實驗法」,從用餐前後口腔牙菌斑數量的變化,讓學生體會餐後刷牙的重要。為了讓學生不排斥做實驗,鄭惠玲老師開學的第一門潔牙課舉辦班級同樂會,讓學生邊吃零食,邊聽老師講述潔牙課程內容,培養口腔內牙菌斑。接下來,老師將牙菌斑顯示劑點入學生口腔,再讓學生以漱口、刷牙等方式,比較牙菌斑數量的增減,引發學生餐後刷牙的動機。
因觀察到該校九年級學生使用牙線的比例很低,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前一定要學會使用牙線,鄭惠玲老師在九年級安排牙線使用的複習課程,請學生帶牙線,再帶領學生一步步操作如何正確使用牙線。此次改以分組競賽的方式,刺激已經會使用牙線的學生努力去教會其他同學。鄭惠玲老師說,看到學生學會使用牙線,就覺得這是送給學生最好的畢業禮物,一生都受用。
隨著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廣泛運用,鄭惠玲老師會在課堂上運用具有影響力的教學影片(例如牙醫師公會的衛教影片),或將教學內容製成簡報檔,穿插一些圖片或者影片,增加學生的印象。鄭惠玲老師也會依不同的健康主題,選擇現成的網路互動遊戲,讓學生到電子白板前操作,或利用即時反饋系統的程式設計互動教材,提供學生互動與練習機會,增強學習成效。
新的教學方式讓健康的行為逐漸內化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臺北市立永吉國中調查該校 98 學年度入學學生餐後潔牙率發現,九年級的潔牙率與過去七年級時相較成長將近 2 倍,可見接受潔牙教學時間越久的學生,健康習慣改變愈顯著。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永吉國中榮獲臺北市 100 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而鄭惠玲老師的 101 學年度「潔牙率向前衝-永吉孩子三年的潔牙記錄」,也榮獲第 13 屆行動研究教學經驗分享類優等。
「教育之道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老師以身作則,讓健康的好習慣融入教學及生活中,並將創意注入健康教學,就能真正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快樂。鄭惠玲老師說:「現在的我每天都超期待上課,因為看到學生的改變,讓我充滿成就感!」
這部國中活化教學系列影片已陸續掛載於愛學網(網址:http://stv.moe.edu.tw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網站(網址: http://12basic.edu.tw )、教師進修相關網站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歡迎老師觀賞運用。
※ 國中活化教學列車
第28部:養成健康生活 就從潔牙開始─臺北市永吉國中鄭惠玲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