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怎知道 - 突破傳統教學限制,走出互動教學新方向
臺南市七股區樹林國小 何筠潔老師
走在傳統教學路上
傳統教學模式屬於單向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少,除了教師適時加入共同討論分享的機會之外,學生少有機會成為學習主角,多居被動接受傳授知識的對象。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在學習抽象概念或詞句時,極需透過圖像解說,使學生容易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上須仰賴許多掛圖或圖片教具的使用作為輔助,而在傳統單張的掛圖方式,教師就得在課前須做許多準備工作,例如貼上小磁鐵或是安排好張貼順序,而在課堂中來回張貼,教學流程易被打斷,在時間及學生的專注力方面都不易掌控妥當。教師較不易依照課程進度做個別單元的指導及加強,要能在課堂隨時進行形成性評量更是難上加難。
找出創新方向
教師嘗試設計跨領域統整相關單元的課程,進行主題教學,減少不同版本教科書的重複內容。教師善用電子書及結合電子白板等資訊設備,引進 SMART Board 電子白板之後,為教學過程增添很多驚喜與期待,學生躍躍欲試想學會操作電子白板,在電子白板上能及時點選圖示,進行抽象概念或具體實物解說,讓學生能更具體清楚了解教師所傳達的內容,教師也免除傳統掛圖教具來回張貼的不便,並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互動機會,讓學生自然而然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除了使用 SMART Board 電子白板後,更結合了實物投影機,展示學生個別作品,也能同時分享討論小組或個人的作品,學生參與度會大幅提升,在學習上也獲得肯定。
教師運用 SMART Board 教學編輯軟體,設計適合個別化的教學內容,能符合個別班級進度及程度的互動性活動,進行總結性評量及補救教學,別於一般紙筆評量的枯燥及緊張氣氛。

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教師在使用資訊設備前需操作多次,直到熟練順暢後,才能在教學現場充分結合 E 化資源及專業能力。在設計電子白板教材須能顧及以學生能上台操作、教學互動或加深學生學習效果為原則,並能因個別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電子白板軟體教材應適時運用即可,仍應適度掌握課程教學目的,使用資訊教學設備能提升教學效率及學習興趣,學生較容易被課程內容所吸引,且上台操作使用電子白板,更有機會參與投入到課程中。
在 E 化教學環境之下,教師須培養多面向的專業能力,設計適合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的有效應用 E 化教學設備,同時教師也必須去依專業能力及教學經驗形成適宜的學習環境及運用符合教學目的策略,思考如何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而不是單純只是將 E 化設備帶進教學活動中,若僅止於擴大使用電子書上的教材,充其量只是多了些動畫的效果,卻不自覺得形成另一種單向的學習模式。

若能搭配資訊設備,且善用具易改性、機動性的 E 化教材,應能減低教師的備課時間,但首要條件是教師必須具備資訊運用的能力,且對課程進度及內容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能搭配得宜。才不至於為了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反而花更多時間在研究操作或開發設計教材。
由於 E 化教材具有易於共用分享及隨時修正的特性,組成教師專業社群,培養專業能力,共同研發創新課程教材,甚至可設計跨年段持續加深加廣的延伸課程,屏除以往傳統單打獨鬥的封閉教學模式,必能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昇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