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包含人口爆炸、環境污染及能源危機,未來我們不得不到外太空尋找新的居住環境,今天我們將前往至太陽系,認識太陽系的家族成員。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鄭小麗老師利用 zSpace 虛擬實境系統為大家介紹一個很不一樣的「太陽系」,透過虛擬實境帶來的震撼與神奇,帶領孩子們進一步探索太陽系中的其他存在,認識各行星的特點及其關係。實地模擬能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較明確的 3D 位置圖,儘可能還原太陽系的實際分佈情況。
(1)知識目標
① 瞭解太陽系的基本組成:太陽系是由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共同組成,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② 瞭解太陽和八大行星的特點。
(2)技能目標
① 充分收集資訊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分析,解決問題。
② 懂得與他人合作,並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 認識到家園地球在太陽系中只有一顆,應去保護愛護她。
② 培養探索外太空的興趣。
教學活動
1. 課程導入:由於地球資源逐漸被破壞,我們需要為人類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故鄉。
2. 建構對太陽系的系統認知
(1) 瞭解學生對太陽系的已有認知。
(2) 認識太陽。
(3) 瞭解星體分類。
(4) 太陽系的定義。
3. 自主探究,瞭解八大行星的特點
(1) 探究地球孕育生命的原因,分析地球的條件:
利用 VR 設備擴增實境功能將地球拖離投影螢幕,根據學生總結出的生命生存條件具體講解,將學生細碎的認知系統化;對地球進行解剖觀察,將學生從身處的地球空間抽離,站在更高的高度認識地球。
(2) 學生利用 VR 設備探究八大行星特點,尋找適宜生存的星球: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領星球,分組探究八大行星,學生根據學習單的要求,在VR 設備的資源庫進行資訊的收集整理。首先,VR 設備上的探究資源豐富,除了設備自帶的資源,教師還可以根據任務的要求添加內容,目的性與豐富性有機整合,考驗了學生資源取捨的能力;其次,VR 設備自帶的功能,例如:學生對星球進行的解剖操作,對認識星球的結構大有裨益,學生對星球之間大小比對的操作,給了學生不小的衝擊,幫助學生形成了地球的渺小、宇宙空間浩瀚無垠的認知。這些功能增強了學生的真實體驗感及空間感,幫助學生更系統地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
4. 課堂小結:認識到地球的唯一與宇宙的龐大
zSpace 在這節課中的價值和優勢
本節課以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探究適合生存的第二家園為主線,將探究主體還於學生,將探究活動搬至課堂,讓學生以小組和大組活動相交叉的形式,結合探究學習單,利用 AR 資源庫對八大行星進行充分的探究,尋找可能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星球。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現場互動效果極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課程中運用了 zSpace 設備的資源庫、AR 擴增實境、解剖拆解、顯示尺寸、比較大小等功能。新設備的使用充分的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度,有效促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利用 zSpace 設備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和成果的彙報,現場的教學互動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