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pace VR / AR 教學實例分享:小學國文《樹之歌》
zSpace 虛擬實境系統較多應用於 STEM 科學領域中,老師利用真實與虛擬物體的互動來設計生動的教學課程,西安鳳景小學楊曉琛老師則是把 zSpace 應用於國小二年級的國文領域中,讓虛擬實境的應用更為多元化及生活化,藉由不一樣的教學設計方式強化學生各學科間學習能力,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透過閱讀短文、觀看樹木圖片或模型,初步瞭解十一種樹木的名稱和基本特點,累積有關描寫樹木的詞句。
-
初步理解描寫樹木時所用的修辭手法,並能進行簡單的應用。
-
透過樹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樹木、愛護樹木的感情。
教學活動
一、 課程導入:透過開火車的遊戲複習與樹木有關的詞語。
二、 探究活動:
1. 初步觀察不同樹木的特點。
透過 zSpace VR 技術,學生可以將不同的樹木、葉子、種子等放到眼前觀察,體驗不同類型樹木的特點,如樹葉的顏色、樹木的生長習性等,透過虛擬實境的觀察得出自己的觀察結果。
2. 強化重點字詞
瞭解“木”字旁,並能列舉學習過的生字,進而正確組詞。
3. 理解課文內容
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觀察實物觸摸感受,利用擴增實境技術加強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觀看 PPT 的樹木圖片,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中所描寫的樹木的特點等。進而拓展樹木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瞭解樹木的好處,樹立保護樹木的意識。
4. 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三、 總結與提升:模仿課文創作兒歌
學生觀察 zSpace 虛擬實境設備中的其他樹木與樹葉的特點,模仿課文中的句型或描寫手法,自由創作兒歌歌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作1~3句即可)。
zSpace 在這節課中的價值和優勢
課堂中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等樹木的特點,並且應用軟體中尺寸對比或直尺測量等工具,突破實際觀測樹木的困難。學生藉由動手實踐操作,在課堂中能輕鬆完成學習任務,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透過 zSpace 近距離的觀察後能很輕鬆準確地說出樹木的形態特徵,對於課文內容理解的更透徹,課堂效果比之前像科普一樣教給學生的要令人印象深刻,並且充滿趣味性。學生用得開心,學得輕鬆,教學重點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輕易突破!
學生則反應虛擬實境技術讓上課非常有趣,並表示非常喜歡進入 VR 實驗室,使用虛擬實境觀察比只看 PPT 更有趣更真實,課堂效果更好!能體驗跟以往不同的課堂,同時也在孩子們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