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首頁 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 嘉穎電子報 > 歷史電子報
 
 

下載 Adobe Reader
 

zSpace VR/AR 教學實例分享:小學自然科學《種類繁多的動物》

  全世界有上百萬種動物生活地球上,面對如此眾多的動物,要如何將它們科學化的分類呢?成都師範附屬小學龐詩凡老師利用 zSpace 虛擬實境系統讓學生以不同視角觀察動物,幫助學生從分類學的角度對動物類群進行了大致的描述與分類,更透過虛擬解剖功能讓學生比較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身體特徵,以加深理解動物身體的構造和組成,建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龐詩凡老師利用 zSpace VR/AR 技術設計了以下的活動。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實踐操作、討論等活動過程,學生能以科學知識理解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
  • 科學探究目標:指導學生運用解剖(實體解剖和軟體虛擬解剖)的方法觀察動物的內部特徵,透過比較找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本質差別。
  • 科學態度目標:能夠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
  •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引導:自主分類
  學生按照既有認知對九種動物進行分類,透過與科學家分類的對比,使他們發生認知衝突,從而對動物外部差異的比較轉入對動物內部的比較。
 
活動一:它們的內部有什麼不同
  解剖章魚和小鯽魚,觀察它們內部結構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從動物內在特徵上的差異進行科學分類。
 
活動二:根據有無脊柱的特徵再次對動物進行分類
(1)學生藉助 zSpace 中的 Vived Science 軟體,對動物進行虛擬解剖觀察,找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本質差別,確認其體內是否有脊柱結構。藉助 Vived Science 軟體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非常清楚地觀察到動物內外部的形態,並能對其進行 3D 解剖觀察,了解動物體內的構造,準確地知道動物體內是否有脊柱,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2)透過觀看科學分類的影片,了解科學分類的意義。

活動三:為各類動物增添新成員
  根據所提供的動物標準為這幾類動物增加新成員,繼續培養學生根據生物的身體特徵為生物分類的能力,進一步體會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建立動物是多種多樣的認知。利用 zSpace 軟體資源庫尋找各類動物,一方面使學生活動更加有趣,同時學生在添加新成員的過程中還能夠對動物進行細緻的觀察。
 
 
總結
  動物分類及其意義,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物種多樣性的美麗,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zSpace 在這節課中的價值和優勢
  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準確清楚的觀察到多種動物身體的內部結構,確定其體內是否含有脊柱這一結構是非常困難的,課堂上根本做不到實體解剖。藉助 Vived Science 軟體,在 3D 眼鏡的觀察下,學生可以看到 360 度全方位立體的動物,並且可以對其直接進行虛擬解剖觀察,準確而清晰地看到這些動物體內的構造,從而確定正確的動物分類依據標準——有無脊柱,不只滿足了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更能透過實際的互動操作達成更高層次的學習。
 
 
嘉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arwin Technology Co.,Ltd. 電話:(02)29200117  傳真:(02)29270959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66號10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