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學的劉春綺老師執教九年級物理課《熱機》,她指出對於國中生來說瞭解發動機的內部構造,從原理上理解還比較容易,但涉及到生活中真實的發動機就比較困難了。利用 zSpace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較直觀的瞭解發動機的構造及工作過程。
《熱機》這節課應用了多種新興科技,包含 zSpace 虛擬實境技術、zSpace 增強實境技術、微課程、平板電腦。透過學生回饋可以瞭解到學生樂於接受新技術,在 zSpace 虛擬實境系統操作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並且可以拓展課本上的知識,把平時上課無法展示實體給學生的設備,或是只能用語言去描述的物體真實的展示到學生面前,增強的真實感,實質上的操作模擬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引起動機的環節,劉老師提前把實驗以及蒸汽機和內燃機的發展史的介紹做成微課程,這樣可以節省等候水沸騰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並且由於是學生自製微課程,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興趣。
在探究汽油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這個環節,在學生自主探究單缸四行程汽油機時,教師利用平板電腦將學生探究得到的工作過程拍攝下來,並標注重點。待探究結束後,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講解。透過平板電腦拍攝照片可以將動態變成靜態來分析。
在瞭解四缸汽油機的結構和具體工作過程、以及柴油機與汽油機的主要區別這個環節,教師使用 zSpace 增強實境技術,拆開機械部件,向學生介紹其結構,然後學生使用 zSpace 虛擬實境技術,透過人機互動拆開機械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瞭解現實生活中的發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並不止停留在課本上。
劉老師表示:以往的教學圖片,影片、動畫以及教師演示模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採用 zSpace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參與到教學中來,更能直觀的看到並拆解發動機的內部構造機工作原理,學生是參與到問題的”研究者”,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
zSpace VR/AR 技術可以將平時不容易觀察到的或課堂上無法直接展示的實驗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