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見 VR:zSpace 亮相 TEDx Zhengzhou 2017 年度大會
以“創‧未來”為主題的 TEDx Zhengzhou 2017 年度大會在中國鄭州舉行,以“創”的名義帶人們領略不同領域的風光,掌握創新思維突破當下的發展瓶頸,和你一起創見未來。
渤海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馬玉慧女士透過這次大會將 zSpace 介紹到更多人面前,讓聽眾感受到 VR(Virtural Reality,虛擬實境技術)在教學中的魅力。

“經驗之塔”的新實現:體驗式學習
馬玉慧博士從 1997 年參加工作,當老師到 2017 年,正好從教 20 年。她表示,作為一名老師她一直在追求兩個目標:一是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二是如何在同樣時間內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而她在第一次體驗 VR 時,真正感受到了虛擬實境技術帶來的震撼。
她由此想到很多抽象的教學內容,如果能夠採用這種炫酷、吸引目光又直觀、逼真的方式呈現,學習效果一定特別好。而且學生也可以根據 VR 進行設計和探究。
“美國視聽教育學家戴爾提出的經驗之塔理論。戴爾對人類的經驗來源,或者說人類的知識的獲取方式,分成了三大類——其中塔的底層,是做的經驗。透過直接與事物接觸、透過操作與觀察而獲取的知識,最直觀,印象也最深刻。”
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由於種種限制,例如經費的限制、時間的限制,場所的限制、安全因素等等,學生很難進行真正的觀察和實驗——虛擬實境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些不足。VR 能夠支援所有需要觀察和操作、實驗進行學習實踐。
課堂現場
在北京首師大附中張躍老師執教的物理課程《直流電機的應用》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用擔心器件損耗,可以反復試驗直至成功,也不必擔心學生在中出現流程性錯誤甚至危險。
VR 資源的實現
馬玉慧博士其後提到了 VR 資源的設計與開發:“VR 要想真正的進入課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結合 VR 技術的特點,找出各個學科中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在和 zSpace 做的事情,就是和各個學科的老師合作,梳理出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 VR 能夠解決的問題,然後進行 VR 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VR:教學變革的未來和展望
VR 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的改變,勢必意味著教學方式的變革。而這些變革,對於教師而言,如果在教學中使用 VR,需要更多付出。因此,馬玉慧博士呼籲,VR 真正進行校園需要老師和學校的更多支持。
馬玉慧博士在演講的最後,引用了《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的一句話:“單獨引進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當新技術與做事情的新方式方法結合起來的時候,生產力方面巨大的收益才會來臨。”
期待 zSpace 在教育的技術和內容上綻放出更耀眼的光彩。